返回旧版>>
温涛教授:开放教育资源,培养IT人才
发言人: 2013-06-04 11:19

尊敬的倪院士,张主席,各位同仁以及媒体界的朋友,今天非常荣幸有这么一个机会来和大家交流东软在IT人才培养


   尊敬的倪院士,张主席,各位同仁以及媒体界的朋友,今天非常荣幸有这么一个机会来和大家交流东软在IT人才培养方面所做的工作,大学生就业方面所做出的 具体推动工作,也是想把我们的想法和资源抛出来让大家了解,也希望我们开放这些资源,让更多大学生利用和学习这些资源,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

   东软在二十多年的发展过程里,随着自己企业的发展和对整个业界的了解,也一直在思考怎么能够把大学教育和产业需求结合得更紧密,所以这么多年来,每年我 们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都要做大量的总结和调研,学校也在和我们人力资源部门做积极的互动,通过对社会、企业、用人单位、毕业生、在校生和专家各方面的调 研,我们大概总结就是企业或社会的其他部门希望我们大学生毕业时有35项基本能力。我们把这35项基本能力进行了统一的归纳,归纳成8个方面:技术知识, 推理能力,开放式思维,个人职业能力,沟通表达和团队合作能力,态度与习惯,责任感,价值观,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和在校练就的能力运用到 实际工作中,大致分为这8个方面,我们也不断反思IT的教育,在业内的交流里大学生学习效果方面还不那么清晰,……教育体系和对大学生专业评估方面都含有 很多的问题,这每一个问题都会影响学校教育的效果,东软想把自己对技术的理解和客户对技术的期待,想变成我们自己的方法,开发出相应的教育资源,为自己和 业界培养合适的人才,将构建教育和IT产业生态系统。

  我们要清楚大学生毕业的时候有哪些知识,练就了哪些能力,有那些习惯,他们在这方面做到了什么样的程度,大学通过四年教育让学生学到这些知识,提升这些能力,养成这些习惯实际是我们做教育的开始,这是我们一直关心的事情。

   怎么做到这一点,我们想唯一的一个途径就是要把教育、产业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互动的生态链条。这是我们在MIT 2005年提出的“工程教育方法”基础上,结合我们产业用人需求,构建了一个本地的IT工程教育方法法,基于八大能力,又对这八大能力做了二级划分,32 个二级指标和110个三级指标,这是我们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关注,叫“Topcares-Cdio”,我觉得大学教育对学生的最高关注应该从这八个方面去 关注。

  要达到这样的目标,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方法学上要寻找出对专业的定位,我们有一套教育资源开发流程和规范体系。从专业定位, 岗位核心能力到专业能力指标,又通过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来自于产业真实的大大小小项目的训练,提升我们学生在这八个方面的能力,实际是要与产业 一起构造一个立体化、开放式的教育资源。这个资源谁来驾驭,实际是要构成一个双师型的队伍,今天站在北大最高学府的讲堂,北大有北大的定位,我自己感觉到 全国90%的院校应该定位在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层面上,为产业和社会经济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教师队伍不了解产业发展,不了解社会经济发展过程里真实的 技术和应用的情况是很难培养出来的,所以我们要和产业互动,培养出一个“双师”的队伍,这个“双师”就是要使我们队伍在业界是合格的工程,在大学里是合格 的教师。

  基于这一点我们做出了自己培养方案的系统,我们到大学生检查工作,方案和软件版本管理有的学校都是乱的,教研一线的单位和教 务处,和系里、学院培养的方案很多时候都不一样,因为我们做IT,有自己的系统,我们要把专业的培养目标映射到我们的课程体系里,知道我们每一项课程在总 体培养系统里知道自己的角色,怎么样实现这种人才的培养,要在教育××,教育方法,教育效果和许多方面做很多工作,要非常具体地把每一个课程目标影射到每 个知识单元里。

  在办学模式上要进行全面的创新,把学校、企业资源互动应用好,达到教师资源和学生资源双维度的提高。我们和企业也进行 合作,和IBM从公司层面、学校也都不断地进行合作。我们最早是IBM推的笔记本大学,2001年全校学生就人手一台IBM笔记本电脑,最早也是我们在笔 记本里预装了Linux系统。开源的整体人才培养工作,我们2005年就全面在3D学校里开展培训各项工作,一是把开源相关东西纳入到教学课程体系里。 2006年倪院士到我们院参观指导我们大连的学校,现在开源的概念已经不局限在Linux上,概念已经非常广泛,我们把这些都加入到我们培养的内容里,真 正要通过校企互动建立双师队伍,通过双薪把工程师引到学校里参与教学工作,通过职位的激励政策,把教师送到产业里,参与工程实践,当一个教师真正在企业里 参与了真实项目循环以后,回来教课的时候,特别是教实践性很强的支撑时,我感觉到他们心里也都非常有底,2006年第一批几位博士,年轻教师送企业的时候 他们有点不太服气,说我们进到企业里,让一个过去本科毕业或研究生毕业领着去做项目,当时他们觉得有点面子上过不去。但进到企业三个月回来以后再座谈的时 候,他们觉得写Paper和干工程确实不一样,后来他们走到讲台上的时候,做相应的课程和实训的时候觉得底气也比较足。

  今天我们谈大 学生的就业,实际业界用人的数量并没有减,大学生的就业又这么难,我们自己做教育的反思一下,还是我们人才培养和业界需求之间契合的不那么好。我是做教育 的,觉得我们做教育的不能把人才培养最后的出口点寄托在培训机构和产业里,而是要自善其身,提高我们大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我们和企业一起构造了一个开放的工程实践环境,3A是指我们学生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都能够进入到我们开放的资源系统里,他可以预约物理空间,可以做虚拟的训练。真正把我们相关的资源,不仅对我们的学生开放,也对其他大学开放,特别是我想讲的是搜网。

   我们学校大概有1万多平米空间,为大学生设置了三十几家虚拟公司,是非法人的,但按法人的公司来运行,每年新生进来以后,这些虚拟公司的CEO、 CTO,都是学生担任的,他们要在大学里招募新的员工,而做的项目有来自于老师承担的项目,也来自于合作单位的项目,都是一些真实的项目,从现在大学生创 业中心毕业的学生已经成立了自己的实体公司超过了100多家,实际它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孵化器,我们也和种子基金、天使基金建立一个互动的通道,让我们的学 生在虚拟公司的成长过程里,寻到社会上的一些支持。

  我们建立了一个实训平台,把这个实训平台也向所有的职业院校、本科院校开放,他们的老师有的到我们学校里进行实训,有的回到学校训练自己的学生,以提高学生再就业前的实际动手能力。

   在大学里我们通过方法学、指示体系、课程体系、具体实训体系和学生的课程组织方面有一套自己的方法以外,还做到了把面对面和Online结合起来,为大 学生毕业以后的学生服务的技术、技能训练体系,这实际是个开放社区。我们有个大学后IT人才培养架构NeuTa,有它训练体系,培训体系,培训解决方案, 企业教学化的管理系统,学员管理系统和相应的质量评价体系。

  训练体系大概有这么几个维度,关于行为规范通过沟通技巧、团队合作来对他 进行训练,提高他进入企业前具有这方面的能力。有基础知识的强化,有商务方面的内容,更重要的是通过实实在在的项目实训过程,提高学生进入IT行业或非 IT行业其他大学生想转型进入IT行业,为他们提供学习和训练的机会,实际搭建了这样一个混合式的、开放式的社区。有我们自己的管理系统,有教学和训练管 理系统,有教师与教师互动的社区,有学员与学员之间互动的社区,他们来交流自己在业内积累的经验,也有新手进来的社区。

  在全国建立了 10个分布式实训基地,我们有一个开放的网上社区,还有物理社区,在天津、沈阳、大连、青岛、郑州、无锡、广州、南昌、成都等都有我们物理的实训基地,也 欢迎大学生到那边进行就业前的实训。目的是想打造东软IT终身教育云平台。云有时候把大家搞得“云山雾罩”的,很迷糊,实际上现在云越来越热,在早几年就 已经做了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通过我们这样的平台,把在线教育、实训平台以及IT人才测评系统,互动社区和鼓励学生在大学生创业中心里开发的各类 Apps,我们有各类Store,都可以放到这个社区里,为想进入社区里所有的实践者提供学习和训练的平台,也为所有的创业者将提供一个平台,因为进入到 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实际创业已经不需要太大的系统支持和物理的空间,几个年轻人有思想,有几台笔记本,刚才张总也说了,思想已经成为创业的很好的资源,有 一个好的Idea,没有大的物理空间,没有大的资本投入,创业就在我们脚下,实际上我们希望东软能够为进入IT行业的所有年轻人搭建一个很好的平台。

  谢谢大家!

上一篇:
下一篇:
源与就业已成为各国政府发展经济的头等大事,资源引发战争,事业引起内乱是不争的事实。如何实现资源共享,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是我国实现科学发展观,打造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
更多>>会议新闻
中央电视台专访
[点击进入]北京电视台采访张主

中央电视台专访
[点击进入]中国教育电视台就“LU

中央电视台专访
[点击进入]中央电视台专访张主



Powered by LUPA @ 2010-2021
教育部LUPA开源软件实习实训基地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02895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3256号 站长统计